阳甚阴虚,津亡于内,所以口干善渴,身不能劳也。先其脏腑,诛其小过,后调其气,盛者泻之,虚者补之;必先明知其形志之苦乐,定乃取之。
阳气盛则目,阴气盛则目。出入变化、往来盛衰,皆客气流行自然之道,实因人身五脏六腑之偏盛致之也。
鸣已则阳气外达,故汗出而解也。病实者其来速,其去亦速,故其治易;病虚者损伤有渐,不易复元,故其治难。
正治,反治、注见上文。必兼脉症而察之,则虚实自有明辨。
五味之性,各有所入。 三阳症,以解散清凉为主,是阳盛阴必亏,故救阴为先。
凡天地之数,起于一。奇者阳数,即古所谓“单方”也;偶者阴数,即古所谓“复方”也。